彼得大帝号,俄罗斯旅游专列、专注俄罗斯火车旅游。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AM - 5:30PM客服电话:135-5243-2257

当前位置:彼得大帝号 > 达人游记 > 正文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时间:2023-12-28 01:57:08

来源:彼得大帝号

编辑:一品九命

去年和一个背包客朋友聊起来,说起有个老友汇旅行社,专营俄罗斯和外蒙的旅游。今年四月我们从新西兰回来,去老友汇了解情况,负责人说老友汇旅行社做旅游更注重文化内涵。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地确定了时间,拉上大学同学一起报了名,我们六人成了这个旅游团的清华组合。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我们告别了乌兰巴托,开始乘火车进入俄罗斯。俄罗斯的第一站是伊尔库斯克,那里是离贝加尔湖最近的城市。不着急说贝加尔湖,先说一下西伯利亚。一般而言,人们提起西伯利亚,脑海里一定浮现出严寒、冰雪、荒凉、野蛮的不毛之地,而对它确切的地理位置并不太在意。我的概念里,整个乌拉尔山以东,中国与蒙古北部的亚洲大陆,都属于西伯利亚的领域。从百度上查,和我的模糊概念里的地域差不多,西伯利亚的面积有1320多万平方公里,比中国大360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不到3800万,其中有诸多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但俄罗斯人还是占了人口总数的80%。

在火车上翻了翻旅行社的资料,才知道俄罗斯人在行政区划上把我们概念里的大西伯利亚划成了三块。西伯利亚联邦区、乌拉尔联邦区和远东联邦区,乌拉尔联邦区向左的部分则是俄罗斯的欧洲地域。在大西伯利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石油及天然气基地、煤炭基地,而且森林资源、水资源及有色金属矿藏极其丰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地大物博”。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苦不堪言,环境与文化也不那么千篇一律。经过几代人的开发,在很多地方人们的日子可以说过得很安逸舒适,生活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有着满满的幸福感。当然,冬天的严寒气候除外。

俄罗斯有156个民族,行政区划比较复杂。中国划分了30多个省市自治区,俄罗斯则有85个平级的联邦主体,其中有3个直辖市、46个州、1个自治州、9个边疆区、22个自治共和国、4个民族自治区。没搞明白边疆区、自治区的特殊点在哪里,只知道自治共和国基本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享有很大的自由。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管理起来难度可想而知。但行政区划中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还是比较稳定的,这个区域历史上没有产生过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在俄罗斯人到来之前,以渔猎为生,近似原始部落,生产力极为低下。苏联时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这些少数民族基本上已经被俄罗斯化,他们大都居住在西伯利亚交通沿线上的城镇里,本民族的文化意识早已弱化,因而不会在政治动乱之中产生太大的离心力。我想,其中那些曾经被满清统治过的地区,应该也不会有要回归中国的诉求。

进入西伯利亚

我们进入俄罗斯境内已是半夜,虽然没有换轨的问题了,出入境时停车时间还是比较长,大约三个多小时。不过两国的边检人员上车检查的时间并不长,还算可以睡个好觉。列车入境行驶到乌兰乌德后,就运行在西伯利亚铁路线上了。这条铁路西起圣彼得堡,东至远东地区的海参崴,共9332公里。铁路跨越了地球周长的四分之一里程,包含了8个时区,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这个“最长”大概不会被改变了,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么广阔的地域。西伯利亚大铁路始建于1904年,在一战期间的1916年完工,后来苏联时期又陆续完成了复线工程。铁路的设计时速约80公里,从莫斯科坐到海参崴需要七天七夜。下面的西伯利亚铁路示意图中标注了十一个大站,我们路过其中的八站,有六站是我们游览的目的地。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乌兰巴托至伊尔库斯克列车时刻表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清晨到达乌兰乌德站,由此进入西伯利亚铁路线

第二天清早起来,从车窗向外望去,成片的白桦林、落叶松从我们眼前掠过,与蒙古草原相比,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蒙古的树不多,那里也不提倡种树,主要靠自然生长。而俄罗斯这边的林木无边无际,高大挺直,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林木的生长,难怪人说西伯利亚是全球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全球森林资源的20%在俄罗斯,俄罗斯的森林资源主要在西伯利亚)。我和杨扬靠着车窗,开始比较俄、蒙两国给我们留下的最初印象:最能体现两国区别的竟是铁路沿线的电线杆,蒙古铁路边的电线杆都是木质的,被固定在埋入地下的水泥桩上,在劲风的呼啸中摇摇晃晃;俄罗斯这边大都是水泥的电线杆,很少看到木质的。国力的差距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节里。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车窗外的贝加尔湖

吃过午饭从斯柳江卡站出来,就可以看到贝加尔湖了。列车在西伯利亚铁路线上,沿着贝加尔湖畔一路飞奔,我们不约而同地站在车窗前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尽管大家都知道隔窗拍照效果不佳,但面对朗朗晴空,碧蓝的水面,绿树野花,青黄交织的草地,我们仍然各自拿出了手机,情不自禁地捕捉着这些迷人的景色。相传中国人最早知道贝加尔湖的时间是在汉朝,汉书中称其为北海,当年是匈奴的领地,就是苏武牧羊的地方。资料介绍说在贝加尔湖南岸(伊尔库斯克对岸)的布里亚特,就有不少关于苏武的传说,很多人都知道这里曾经生活过一个古代的中国人。当然现在也有人认为苏武牧羊的地方没有那么远,不过就是在现在的甘肃省而已。不论如何,很多人都是从苏武牧羊的故事中知道贝加尔湖的。

不知是因为这个古老的故事,还是因为学弟李健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贝加尔湖畔】,近年来中国到贝加尔湖旅游的人与日俱增。中国游客大量涌入贝加尔湖在当地引起了争议,很多人抱怨贝加尔湖已经很难订到酒店。有人认为俄罗斯人可能因此失去在贝加尔湖休息的机会,甚至呼吁在夏天旅游旺季的三个月对外国游客关闭。还有人发起请愿,要求政府禁止中国人在贝加尔湖地区买地建楼,但当地居民却说这边的地都是莫斯科人买的,而不是中国人。我其实挺能理解俄罗斯人的抱怨,就像我住在清华,看见清华园里蜂拥而至的游客,多少也会有些抱怨。当然无论发生什么争议,目前在那里旅游还没有什么问题。

木刻楞

火车到达伊尔库斯克已经是下午两点多,当地导游谢尔盖前来接站。他自我介绍说他今年32岁,在中国江浙一带呆过八年,没有在正规大学学过中文。但我们觉得他中文讲得非常好,反应灵敏,虽然在后续的讲解中,偶尔也会露出一点非科班出身的破绽,把某个动物死了说成是“去世了”等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因为他足够聪明,而且见识比较多,可见导游的水平不能仅仅用语言水平来衡量。

谢尔盖带我们乘车前往住所,他告诉我们那里靠着安加拉河,离贝加尔湖也不远。安加拉河与贝加尔湖相连,是贝加尔湖湖水仅有的一条外流河,而注入贝加尔湖的河流大大小小有三百多条。车子开了一个多小时到达了住所,看到一片高耸的树林里,星罗棋布地坐落着十几座三层楼的小木屋,我脑子里立刻冒出来“木刻楞”这三个字。我们几年前在满洲里见到过这种房子,看上去是粗大笔直,两端直径近乎一致的圆木垒起来的。其实地基还是石砌加水泥浇灌,然后用圆木一层层“搭积木”,木头两端留出缺口,相互之间通过咬合加以固定。整个房间不会用一根钉子,是简单粗放的榫卯结构。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我们的“木刻楞”小木屋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小木屋里的“大堂”,战斗民族的味道

木屋的结构看上去非常简单实在,纯天然不加修饰,野性中又含有精致,我很喜欢这种直白而不矫情的建筑风格。这种粗大笔直的圆木应该都是从附近的森林“就地取材”而来,木屋的制作工艺想必也是沿袭传统的。进入小木屋楼下的门厅,一张钉在木屋圆木墙上的熊皮差点让我“亮瞎了眼”。这似乎在提醒我们,很久以前这里是渔猎民族的栖息地,常有黑熊出没。姜倩和乃洪被安排在一楼,杨家在二楼,我们家被安排在顶层。这意味着万一有熊瞎子来骚扰,我们是最安全的。我想当地人常年住在木屋里,其抗寒性能一定很好,进屋果然感觉温暖舒适。只有余乃洪觉得木头有味要开窗,这难免会被蚊子叮两下。

团里的其他人是上午到达伊尔库斯克机场的,但据说他们在入关时花了很长的时间,因此比我们早到不过一两个小时,分别住在几个不同的小木屋里。我们在那张赫然醒目的熊皮下认识了几位新团友,然后出门熟悉了一下环境就到了吃饭时间了。

联欢会

这是我们进入俄罗斯境内第一顿俄餐,全团在一起,非常热闹。俄餐对我而言并不陌生,北京有莫斯科餐厅,后来又有基辅餐厅,虽然吃的次数并不多,也不觉得吃了还想再吃,但觉得还挺适应的。这次晚餐感觉不错,沙拉、土豆、烤肉串,都挺对胃口。俄罗斯的土豆做得不错,红肠也非常好。记得当年赫鲁晓夫实现共产主义的标准之一,就是让苏联人民都能吃上土豆烧牛肉。所以这道“共产主义菜”我们家也常做,已经不觉得它属于俄餐。当然,国内有很多人不适应西餐,包括俄餐,我的感觉不适应人群中南方人居多,这还是和长期的饮食习惯有关系。

晚餐快结束时,几个当地的俊男靓女在当地导游谢尔盖的引导下走了出来,他们穿着绚丽的民族服装,手持演奏的乐器,亦歌亦舞,给我们表演起节目来,现场的气氛逐渐趋于热烈。接着他们开始邀请我们参与到他们的节目里来,现场一下安静下来了。这时为首的那位漂亮女士径直向我走过来,我头皮一阵发紧,不知道被邀请上去跳舞会不会演变成中国式摔跤。正想不出脱身之计,那位女士绕过我直接拉起了坐在我后面的杨扬。我长舒了一口气,佩服这位女士眼光敏锐,立刻看出我不是跳舞的材料。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热烈的舞会

杨扬完全不怵这种场合,显得气定神闲,游刃有余。乃洪紧接着也被邀进入了舞者的行列,随后气氛越来越热烈,团里的各位高手纷纷出列,联欢进入了高潮。我想这种安排挺有意思,一是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二是让各位团友通过这种活动尽快地熟悉起来。大家在欢乐的氛围里跳舞、照相、交流,很快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联欢结束回到住所时,天还没有全黑。于是我们散步到安加拉河边,在夜幕来临之前拍下了远方最后一缕霞光。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安加拉河霞光

深不可测的贝加尔湖

第二天早上,我们乘车前往利斯特维扬卡镇,参观贝加尔湖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并不大,但内容很丰富。我的印象里,贝加尔湖是一处以自然风光见长的地方,春夏季节碧波荡漾一望无际,晚上可以点上篝火仰望星空;秋冬季节则会萧瑟苍凉,长夜沉沉,冰天雪地,让人想起持节为鞭遥望南方的古人苏武。总之,这是个有故事又很文艺范儿的地方。然而看过博物馆,才知道它有更多的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而这方面的内容是很难用文艺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首先,这是一个全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0%。贝加尔湖的湖面面积有3万多平方公里,湖水总容积为23.6万亿立方米,最深处达到1637米,平均水深730米。如果把这个枯燥的数字变得更容易想象,那就是贝加尔湖的淡水可以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另一个说法是,假如有一天贝加尔湖干涸,把全世界河流全部注入到这个湖里,需要300多天才可以注满。这让我想到了北京周边的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蓄水量都不过是22亿立方米左右,还不及贝加尔湖的万分之一。相比之下,就知道人口众多的中国其实是地大物“薄”。长期来看,这种自然资源优势的存在,其实也是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所在,只是这一点常常会被人们忽视。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贝加尔湖在地壳运动中的演变过程

据科学家推测,贝加尔湖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由于几千万年前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若干内陆湖,又在其后的地壳运动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如上图所示)。地壳运动不仅带来了贝加尔湖水量和面积的变化,还带来了湖中的生物多样性。贝加尔湖中有植物600多种,其中有75%是贝加尔湖特有的,因此它具有独一无二的生物种群;同时它还有水生动物1200多种,其中竟包括人们认为在淡水中无法存活的海豹!除此以外,还存在着一些海洋生物如海螺、龙虾及一些软体动物。看着博物馆中展示的湖中不同深度的生物种群,感觉是到了一个海洋生物的水族馆。这种奇特自然现象中的因果关系至今仍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觉得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湖水最早来自海洋,原本是咸的,但由于大量的淡水常年注入流出,逐步稀释了咸水,水下原有的一些海洋生物也逐步适应了这种环境的渐变而生存了下来。

贝加尔湖是地震多发区,因此可以说湖底的地壳运动仍然在持续,大约每隔二三十年就会有一次灾难性的大地震,每次大地震都会引起湖底下沉,因此贝加尔湖的水量仍有缓慢拓展的趋势。地壳断裂处不断有新的热矿泉产生,因此湖周边的温泉有几百处之多。另外,贝加尔湖的湖水非常纯净,水质极佳,只是由于湖水很深,所以看不到清澈见底的景象。据说到了冬天,湖面一月份开始结冰后,可以通过冰层看到下面的湖水荡漾。湖面的冰层厚度在1米左右,滑雪、钓鱼的人会蜂拥而至,融冰时间一直要到5月上旬。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博物馆中展示的贝加尔湖的部分水下生物

到了贝加尔湖,人们常常会提到中国对这块土地的“曾经拥有。”其实贝加尔湖只是在元朝的版图之内,元朝以后,主要是蒙古等游牧民族和俄罗斯在争夺这片土地。汉人的王朝对非农耕文化的那些地盘从来没有兴趣,最多接受人家一点朝贡,你别来骚扰我就好。满清康熙年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尼布楚条约】时所划定的中俄边界,贝加尔湖也是在俄罗斯一方的,不过离两国边境很近而已。中国和俄罗斯主要的土地争端是在远东地区,争夺的最终结果只是证明了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游轮上的酒席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贝加尔湖面上的水鸟

从博物馆出来,韩阳和谢尔盖领着我们分坐两艘轻型游轮,零距离接触贝加尔湖。早上还阴沉的天气变得晴朗起来,大家兴致很高。我们在船头船尾来回穿梭,站在桅杆边上拍照,赞叹着这美妙的湖光山色。韩阳说,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湖里的海豹。不过谁也没有耐心一直盯着湖面,等待海豹的出现。过了一会儿,驾驶舱里的水手从舱里跑了出来,一面向我们挥手一面喊着什么。由于谢尔盖在另一条船上,我们谁也不知道他在喊什么。我突然意识到他可能是在用中文喊“海豹”,赶紧跑到船头,远远地看到海豹露出黑乎乎的头来,急忙掏出手机拍照时,水面上的海豹早就没了踪影。

倒也没什么遗憾,这么远的距离用手机拍摄偶尔露头的海豹,也拍不出什么来。于是我回到船的中部,和跟团的另一位国内导游小马聊起天来。没过一会儿,那位水手朝我走了过来,向我挥了挥手,指向游船的后舱,示意我跟他到那里去。我不知所以然,又不能不理睬,只好跟着他向后舱走过去。心想我又没抽烟,肯定不会是罚款,看看怎么回事再说。进了后舱我就愣住了,桌上放着七八盘菜,鱼肉牛肉蔬菜水果都有,他拿起一个装有白色液体的塑料瓶子,打开盖子倒了两杯,递过一杯给我,意思让我喝了。

我料到这是白酒,尝了一口觉得度数差不多是三四十度,不算很高,杯子也不大,扬脖一口就下去了。水手兄弟看上去很开心,自己也喝完了一杯,然后示意我吃菜。我实在有点懵圈,不知他为什么要单独把我叫过来喝酒。没一会儿,另一个水手也参与了进来,我觉得好奇怪,这样一对二我可要吃亏了,连忙到舱外招呼杨扬等团友过来凑热闹。让我不解的是,水手们喝酒过程中还轮换着往前舱跑,然后又回来接着喝。后来才知道,我们喝酒时驾船的司机已经变成了团里的女士,他们时不时要跑过去看看船的行驶是否正常。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在驾驶舱里冒充司机的迈之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在船头玩猴子望月的姜倩

这种游船在湖面上可以自动驾驶,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游船快靠岸时,水手们才老老实实进船舱“酒驾”,直到停靠在沿湖铁路旁上岸。回程时,谢尔盖换到了我们这艘船上,我们才弄清楚这酒席究竟是怎么回事——这船上的水手是兄弟两个,其中一个今天过生日,要摆席庆祝一下。不过也有人说,俄罗斯人嗜酒,一有机会就会喝,很可能他们天天都在船上“过生日”,听起来这种说法更让人信服。不过让我纳闷的是,为什么一到要喝酒,就会把我从人群里挑出来;一到要跳舞,就会选择杨扬?看来本人不属于能登大雅之堂的,也难怪我在我家小区门口一见到黑车司机,他们就叫我“老大”。

环湖铁路

“酒驾”的司机把游船停靠在湖边,我们沿山坡上行,走上贝加尔湖的环湖铁路,这里当然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到贝加尔湖时,碰到了一个大难题。原计划是沿着贝加尔湖南岸修一条环贝加尔湖铁路,但由于山地地形复杂,山石坚硬,需要修建很多隧道,技术、资金方面都有很大困难,这段铁路一直处于暂缓修建的状态。因此在铁路建好之前,他们决定先采用蒸汽船(冬季用破冰船)运载的方式,来替代铁路。可是这样做,无论什么季节,一旦遇到暴风雨雪,就只能停航了。冬天时,乘客们有时坐着雪橇滑行30英里,穿过湖面,但由于冰面时常会发生破裂,常有安全事故发生。

后来有人提出,既然贝加尔湖冬天会结冰,不如冬天的时候在冰上铺设临时铁轨,但这个计划并未实行。在日俄战争期间,贝加尔湖成了一个瓶颈,很多补给物都堆积在贝加尔湖站等着过湖。这促使俄罗斯人终于在结冰的贝加尔湖上铺了一条铁轨。然而,火车第一次行驶的时候,火车头就栽进了湖里,死了不少人。此后在冰面上铺设铁轨穿过湖区的方案还是成功了,难点是冰上铁路要特别设计,枕木要铺得很密,铁轨也比较粗。当年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风雪中,在冰上架设铁路并保障列车正常运行,现在听起来都像个神话。可惜的是,这个神话并没能挽救俄罗斯在战争中的败局。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环湖铁路旁的贝加尔湖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行走在环湖铁路的隧道中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姜倩给本人拍了一个背影

俄罗斯输了这场日俄战争,同时也把在中国境内计划作为西伯利亚支线的满洲里铁路交给了日本,然而这条环湖铁路却在他们的痛苦与沮丧中建成了,可以说,是战争催生了这条环湖铁路。只不过“环湖”这个说法比较夸张,贝加尔湖的周长有1300多公里,这段环湖铁路只有80多公里。就是这不算长的一段铁路,施工工程量巨大,每公里就用了60吨的炸药,炸出300吨的石头,最后打通了38条隧道,建了43座桥梁。由于建设过程十分艰难,也成为当时俄罗斯的建筑奇迹。当然它的建设成本也非常高昂,据说整体花费与西伯利亚铁路其它路段的总建设费用相当。现在这条环湖铁路仅用于怀旧式的观光,还是用蒸汽机车牵引,一路上走走停停,全程需要八个小时。

我们在这里逗留了半个多小时。这是一条基本保留了历史原貌的铁路,沿着蜿蜒曲折的路基,边走边遥望贝加尔湖湖面,一种历史沧桑感在心头油然而生。西伯利亚大铁路曾经被称为俄罗斯的“脊柱”,对俄罗斯乃至欧亚两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二战期间,这条铁路为苏联打败德、日法西斯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这条具有文明纽带作用的大铁路,可以算作是俄罗斯版的一带一路吧?在空运、海运及高铁迅速发展的今天,这条具有光荣传统的大铁路还有优势吗?是否还能展现昔日的辉煌?

白桦林里的木建筑博物馆

吃完午饭,谢尔盖带着我们离开了贝加尔湖这个“水世界”,走进安加拉河畔的白桦林,步入了一个“木世界”。西伯利亚的森林资源,是俄罗斯另外一个资源优势。俄罗斯的森林面积占到了全球的20%,伊尔库斯克一个州的森林储量是92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全国森林储量的3/4。这块风水宝地真是一个被上帝恩宠的地方,“水世界”与“木世界”共生共荣,得天独厚。丰富的木材资源成为了伊尔库斯克人当然的建筑材料,所以,这里“木刻楞”风格的传统建筑随处可见。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安加拉河畔的白桦林

1969年,安加拉河上游开始修建水电站。下游“淹没区”中的有很多老旧的“木刻楞”建筑,被整体“拆迁”到这片白桦林中,形成了一个17-20世纪的木建筑博物馆。这里有木刻楞风格的居所,还有同样建筑风格要塞、教堂、学校、商店,看起来就像一个木建筑社区。沿着社区的小路走进去,四周林木环绕,郁郁葱葱,在各类木屋的院落或房间里,有人在制作工艺品,有人在载歌载舞表演节目。我们被一组男声四重唱吸引,驻足观看,感觉俄罗斯人的艺术素养确实很高。叶绿和姜倩各买了一张他们演唱的CD,准备回来好好欣赏。当然,结果估计是回来就不知道把盘放在哪儿了。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木刻楞风格的教堂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木屋内的半旧不新的物品,摆设得挺有品味

谢尔盖告诉我们,这里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想来真是名副其实。作为一个旅游观光的地方,虽然这里难免有一些商业气息,但文化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游客购买东西,多是出于内心的喜欢,非常自然。我们漫步走出这个“木世界”社区,一片宽阔的草地呈现在面前,草地的另一端,就是安加拉河。一条老旧的木船,静静地躺在河岸边,一切都显得那么舒适与和谐。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安加拉河畔的旧木船

在我们徜徉在安加拉河畔流连忘返的时候,谢尔盖开始招呼大家出发,到附近的农家院里去做客并用餐。我们一行近三十人进了这个农家院,院子很大,看上去有两三亩地。俄罗斯人的农家院与中国农家院,除了房屋建筑风格不同以外,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他们院子的布局是比较讲究的,哪里种菜,哪里种花草,树木草地的位置,其间的高低错落及颜色搭配感觉都是精心设计过的。虽然不能说是精美,但整体给人一种安逸舒适的美感。进院子以后,女士们忙着去学做俄罗斯面饼,我无所事事地晃到晚餐的房间,发现他们房间的摆设,餐具的搭配,都挺有艺术风格。这些细节充分体现出了人文素养,这也是我们教育中缺失的东西。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农家院落一角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看似简单的窗台摆设,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情趣

到了吃饭的时间,大家陆续入座。主人看来已经不是第一次招待这么多客人,摆席放碟,上菜送汤,事情做得有条不紊。团友们这两天逐渐熟悉起来了,门头沟的老奚和台湾来的宫先生开始斗酒。我们六个坐在长条桌的最里面,一面分享着俄罗斯农家菜,一面聊着这一天的感触。这两天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就是余乃洪特别怕吃酸的,还怕吃茴香。而俄餐里常常带些酸味,汤菜里也经常放些茴香,不带酸味有没有茴香的食品还真的不多。在我们津津有味地品尝主人家的美食时,只能看着她略显委屈地皱着眉头把这些东西吃下去。主人家那只胖胖的懒猫一直趴在我的腿上,听我们说着笑着,直到我们用餐完毕打道回府。

苦难中的十二月党人

在我们参观这里的十二月党人博物馆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十二月党人:1812年,俄罗斯军队击败了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取得了卫国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但这只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军事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沙皇封建制度的胜利,因为拿破仑已经把民主、平等、自由的种子播在了俄罗斯的土地上。一批参战凯旋的俄罗斯年轻贵族,在与法国人交手的过程中,深受自由民主思想影响,对俄罗斯的封建农奴制度极为不满,决心废除封建专制及农奴制,把俄罗斯改造成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他们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起义政变,实现他们的抱负。到了1825年,年轻的贵族们认为他们等待的时机到了。

1825年末,亚历山大一世去世,帝国出现了皇位争夺政权不稳的迹象。当年12月14日,他们召集了3000多名近卫军,高喊民主自由的口号,占领了圣彼得堡中心元老院广场。但刚继位的尼古拉一世对此已有准备,调集军队进行了疯狂镇压,起义最终失败。这是一场对俄罗斯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运动,因为起义的月份是12月,俄罗斯人就将这些起义的年轻贵族称为十二月党人。运动被镇压后,为首的五名组织者被处以极刑,一百多名骨干人员被流放西伯利亚。这就使西伯利亚与十二月党人的有了解不开的情结。

沙皇时期,西伯利亚是苦寒之地,被流放到这里的政治犯很多,包括后来的革命领袖列宁。而这些沙皇帝国的异类,给西伯利亚当地带来了不同的思维和先进的理念,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十二月党人。他们先期被发配到煤矿做劳工,直到政治形势有所变化才摆脱了苦役,此后他们就竭尽自己的聪明才智乃至家中的财物帮助当地人办教育。三十年后他们被赦免,这时他们已经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西伯利亚。因此,西伯利亚地区留有很多十二月党人的墓地,还有一些故居和博物馆。

伊尔库斯克被称为“十二月党人的第二故乡”,自然有不少十二月党人的遗迹,谢尔盖带我们来到了最有名的沃尔孔斯基故居。故居的主人公谢尔盖·沃尔孔斯基公爵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侍卫武官,军功卓著,从法国远征归来的时候,他是骑马走在近卫军最前面的人。十二月党人最令人惊异和钦佩的是:他们几乎全部都是贵族出身,在沙皇体制内会有非常好的前程,至少也可以生活得衣食无忧。然而他们却选择了对自己阶级的背叛,以及对自身利益的放弃。这种选择是为了实现自由民主的理想?为了祖国的命运?或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无论如何,他们这种精神赢得了俄罗斯人的普遍尊敬。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位公爵的妻子,她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英雄拉耶夫斯基将军的爱女。沃尔孔斯基因十二月革命被流放西伯利亚,沙皇宣布如果十二月党人的妻子选择和自己的丈夫离婚,就可以留在圣彼得堡或莫斯科,保留贵族待遇。但年仅二十岁,刚生下一个男孩的公爵夫人,毅然选择留下儿女,远赴西伯利亚与丈夫共同承受苦难。还有一些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与她做了同样的选择,由于这位公爵夫人是当时上流社会和文化界的名人,她的举动震惊了周围所有的人。他们在莫斯科为她举行了盛大宴会,连普希金也到场,为她隆重送行。两年后,普希金写成长诗《波尔塔瓦》献给这位沃尔孔斯卡娅公爵夫人。

谢尔盖告诉我们,其实当时沃尔孔斯基与他的妻子之间感情并不好,公爵一直混迹于贵族圈子,有点花花公子的味道。但公爵夫人毅然决然的行动彻底征服了他的心,让他看到了妻子对他的真情。我特别欣赏谢尔盖这种介绍,十二月党人固然有崇高的一面,身上也会有人性中那些弱点,这才是真实的人。有的人平时看起来有各种毛病,但在危急或者苦难来临的时候,却往往会展现出他身上高贵的一面。“时势造英雄”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因此,为了英雄形象而掩盖他们身上的弱点,最终反而会损害英雄本身。完人都是假的,神是造出来的,能被捧上天的往往也能被打翻在地。依我看来,有缺陷的英雄更容易被人们尊重和接受,毫无瑕疵的圣贤反而会使人畏而远之。

苦寒之地的贵族生活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十二月党人博物馆/沃夫孔斯基故居

农奴制的废除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随着政治形势不断变化及皇位更迭,远离俄罗斯政治中心的十二月党人的境遇开始好转。他们摆脱了苦役,有了可以支配的财产,住进了有档次的小楼。沙皇如何“落实政策” 的细节不清楚,大概是没有彻底平反,不能回城,但恢复了一定的待遇,补发了工资吧。这个故居的院子大概有两三亩地,小楼里房间的陈设、家具、居家用品等都是按原状摆放,照片文字也都是历史的真实记录。馆内还藏有一些遗物,例如沃尔孔斯基的烟斗、衣物、画像等。

虽然身处苦寒之地西伯利亚,贵族的身份和气息在他们身上仍然挥之不去。特别是生活条件改善以后,房间里的贵族元素就变得多了起来,衣架上挂着的高档礼服,考究的餐桌台布,精美的餐具,厚重的经典图书,细节中都体现出他们的层次和追求。特别是那个供聚会用的大客厅,挂上油画,放上从圣彼得堡运来的大钢琴,进去就感受到一种贵族文化的味道。而与他们以前的贵族生活不同的是,他们更多的精力花在了为当地人办教育,做慈善上,也因此被西伯利亚人引以为荣,世代铭记。

在我们感觉参观要结束的时候,谢尔盖把我们叫到充满浓浓贵族气息的大客厅。他们请来了地方歌剧院的演员,在大客厅给我们表演,让我们体验一下当年贵族生活的气氛。演员一共四位:女主持,钢琴演奏者,女高音和男高音,专门在大客厅为我们二十几个人演出。我们坐成三排,手里拿着香槟酒,静静地等待着。在穿着“很贵族”的女主持人点燃蜡烛的同时,贵族晚会的氛围也被点燃了。我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听过专业歌手的演唱,感觉比听音乐会的效果要好。演唱的歌曲有与十二月党人有关的,也有经典的歌曲。尽管语言不通,音乐的旋律仍能让大家全神贯注,如痴如醉。演出最后在一曲欢乐高亢的【饮酒歌】中结束,大家发自内心地为这几位演员的表演鼓掌。以这样的方式为参观博物馆画上句号,让全团的人都很开心。参与这类活动是自由行式的旅游无法做到的,也是“文化之旅”应该有的节目。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在昔日贵族的大客厅里听专业歌手演唱

喀山圣母教堂

在亚洲,主要的宗教建筑是清真寺和寺庙,但如果你在亚洲的西伯利亚,宗教建筑就以教堂为主了。伊尔库斯克的教堂很多,最有名的就是喀山圣母大教堂了。喀山是俄罗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伊尔库斯克的教堂以“喀山”冠名有些令人不解,后来发现俄罗斯各地诸如圣彼得堡、莫斯科几乎都有喀山大教堂,才明白俄罗斯人认为他们的“主保圣人”是喀山圣母,她与基督教里的圣母玛利亚是同一个神。俄罗斯各地的喀山大教堂,都是为供奉喀山圣母而建的。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红墙蓝顶的喀山圣母教堂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教堂内部,中央部分正在维护

伊尔库斯克的喀山圣母教堂很有特色,是旅游者到伊尔库斯克的必游之地。这是我第一次进入东正教的教堂,里面可以照相(不可以用闪光灯,不能照祈祷的教徒),但不能大声说话。内部主要部分正在维修,整体格局似与西欧的教堂有些区别,能说出来的就是进入教堂中央部分时有屏风隔开,屏风上画了一些圣经故事。最显著的区别是外部的建筑,那些“洋葱头”屋顶以及墙面上明亮鲜艳的色彩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所谓的拜占庭(东罗马帝国)风格,或称君士坦丁堡风格。为什么俄罗斯教堂的建筑风格与拜占庭风格一脉相承?这需要简单说一下东正教的发展过程。

基督教分为天主教和东正教是个很长的故事,简而言之,就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不久,在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就一分为二,出现了以亚平宁半岛为核心的西罗马帝国,和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东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蛮族灭国,但帝国的文化和基督教的信仰被新统治者接受,仍然在那里保留了下来。由于两大地缘板块在民族、语言、文化上有着天然的差异,教会在发展过程中又带有很强的本土化色彩,东西两边的教会的裂痕越来越大。至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与罗马教皇互相开除对方教籍,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两大体系(另一教派新派的出现是宗教改革后的故事了)。因此东正教最早的根基在地中海东部的东罗马帝国地域,信徒主要在古希腊地区和东欧地区。

东罗马帝国灭亡后,东正教北上俄罗斯发扬光大。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人不仅从东罗马帝国承袭了东正教,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还迎娶了东罗马帝国末代公主索菲亚,他的目的是要接过东罗马和东正教的政治遗产,这确实是一步好棋。这位大公的孙子伊凡四世成为留里克王朝的第一位沙皇之后,俄罗斯就顺理成章成为“第三罗马帝国”。这也使后来的沙皇们有强烈的大国意识和民族优越感,并以收复罗马帝国的故地为使命,甚至觉得自己任何对外扩张的行动都是名正言顺的,更何况他们还有喀山圣母的保佑。

喀山圣母是东正教在俄罗斯“本地化”的结果。传说喀山圣母像是俄罗斯沙皇伊凡四世的军队突击喀山时,在烽火中发现的圣像画。此后这个圣母玛利亚的画像前面就加上了“喀山”这个地名,也成了俄罗斯境内各个教堂最敬奉的圣像。这个喀山圣母像还不断地传出显灵的事迹,例如拿破仑、希特勒在俄罗斯战场上转胜为败,总有人说是喀山圣母为保佑俄罗斯制造了寒冷的天气;这尊神像1904年被窃取并险些被毁,随后发生了1905年俄国革命,俄国也在日俄战争中战败等等。目前它的古本和复制品分别被放在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和圣彼得堡。据说该画像的复制品在天主教中同样受到尊敬。

彼得大帝号

俄蒙行的第二站结束了,我们准备乘火车前往另一个西伯利亚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从这里开始,我们这个旅行团有了自己的专属车厢。虽然不过只是一节车厢,老友汇旅行社还是给它起了一个很牛的名字:“彼得大帝号”。这节车厢在到达我们每一个旅行地的站点时,都会被从列车上卸下来,放入车站的车库。这样,我们没必要携带的一些行李可以留在车厢里,轻装简从下车在当地旅游和住宿。下一次出发时,车厢会被挂在另一趟列车上,直奔下一个旅游站点。在我看来,这个车厢就相当于是随团流动的一个家。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挂在车尾的“彼得大帝号”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四位女生在车厢里合影

领队韩阳开始给大家分配包厢,可能是按报名顺序安排的吧,我家住在一号包厢,姜倩和乃洪在二号包厢,杨家住在三号。车上有两位俄罗斯列车员,后来知道是夫妻二人,专门为这个车厢服务。上车安顿好了,发现车厢里有一些介绍资料,都是我们即将到达的地方。韩阳说这是老友汇上一个团留在车厢里的,他们刚从伊尔库斯克下车。这时我才知道,老友汇还安排了与我们反方向,从莫斯科开始向东一直游览到伊尔库斯克的团,这样彼得大帝号车厢才能得到最充分地利用。

在车上睡了一夜,二号包厢发生了点问题。包厢的车窗晚上没关上,一晚上又吵又冷,姜倩和乃洪又被冻着了,没休息好。这是她们继蒙古包挨冻之后的第二次挨冻,据说她们晚上曾经起来试图关窗未果,又不愿意打扰列车员。于是叶绿赶紧叫来列车员,人家没怎么费力就把窗户关上了。唉,明明叫一下列车员就可以解决的,非要自己扛着,这种宁可挨冻也不打扰别人的精神大概也算一种“贵族精神”吧?不过还有一件叫来列车员也不管用的事,就是这趟车晚点了(这次火车行唯一一次晚点),16个小时的车程晚了三四个小时,估计我们的旅游计划也要调整了。

守卫山上

火车原本应该上午十点到达,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快下午两点了。当地导游是一位很文雅的女士,职业是学校的老师,很辛苦地一直在车站等候。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这个地名太长,我们在到达之前总也记不住。后来我把它分开,“克拉”是钻石的重量单位,“斯诺”是写【西行漫记】的作者,总算记住了。这个地名在俄罗斯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这个边疆区与俄罗斯境内的“共和国”、“州”是同等的“联邦主体”,在所有“联邦主体”中面积第二大,有230多万平方公里,占俄联邦面积的13.7%。另一个含义是指这个边疆区的首府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人口100万出头。城市规模在俄罗斯排名第12,在西伯利亚联邦区排名第3,我们游览的地方是这个首府。为了方便,后面直接称呼“克市”。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伊尔库斯克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列车时刻表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97年发行的十卢布纸币上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

在中国,知道克市的人很少。但在俄罗斯,这里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地方,尽管它不是热门旅游城市。97年发行的纸币上,就印有克市守卫山上的小教堂,流经克市的叶尼塞河上的大桥及克市叶尼塞河上游的水力发电站。团里为此给我们每位团员发了十卢布作为纪念。吃完午饭以后,我们来到了叶尼塞河畔的守卫山,在这里可以看到纸币上的小教堂。这座小教堂叫母神教堂,在沙皇开拓西伯利亚的年代,曾是一个防范当地土著人攻击的瞭望哨,后来改为教堂,因为它与克市的历史有密切联系,就成了克市的地标性建筑。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守卫山上的小教堂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山脚下茂密的落叶松林

我们走上这座山顶,看到一侧是缓缓流淌的叶尼塞河,一侧可以俯瞰克市全貌。几百年前选这个地点观察敌情,确实眼光独到,现在却成了城市观光的绝佳地点。克市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最早是哥萨克人发现了这块“新土地”,准备献给沙皇,在征服过程中与当地土著发生战斗。后来杜边斯基将军奉沙皇之命在此建筑木城堡,以占据这片土地同时抵御土著进攻。木城堡建成之日就成了克市建立的时间,现在算算已经快400年了。尽管这座城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几百人,且多数是哥萨克骑兵。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在守卫山上俯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容

克市建市的这个过程在整个西伯利亚很有代表性。沙皇在东扩征服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过程中,打头阵的是哥萨克人。哥萨克人并不是一个民族,他们最早是一批崇尚自由,摆脱了奴隶制管束,生活在边远地带的“自由人”群落,善骑射,作战勇猛,有自身的文化认同,差不多是俄罗斯版的“梁山好汉”或“草莽英雄”。后来他们被沙皇招安或雇佣参与作战,有功者被委派去西伯利亚开疆拓土,以获取更丰厚的赏赐甚至土地。因此,哥萨克人其实是西伯利亚第一批拓荒者,其后才有俄罗斯人逐步进入。接下来十二月党人及政治犯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里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特别在二战时期,这里成了苏联的大后方,许多工厂为避战火,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西部迁到此地,大大促进了当地工业发展,演变到今天完全变了模样。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守卫山上的大炮

我们在守卫山靠近叶尼塞河的一侧发现了一门大炮,这门炮不是因为要防范什么敌人,而是现任市长的创意——每天中午12点要在山上鸣炮,作为克市的一种象征。韩阳说我们原本的计划是要到这座山上来看他们打炮的,因为列车晚点错过了。我觉得这种创意很搞笑,难道战斗民族报时都要用炮吗?据说市民们对此也很有争议。不过还好,这种任性对老百姓的利益没什么影响,最多处于沉思状态的时候会被吓一跳,也许还能让打饱嗝的人回归正常。反正中国的市长们,是不会这么敢玩的。

叶尼塞河

我们从守卫山下来,住进当地的希尔顿宾馆。我忽然意识到从北京出来,我们这是第一次住进钢筋混凝土的房子。之前的住宿不是蒙古包就是小木屋,或者是在列车车厢里。克市居然让我有了一点大城市的感觉,尽管这里只有一百万人口,在中国连个中等城市可能都算不上。在网上查了一下叶尼塞河,它是俄罗斯境内最长的(5539公里)也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排名第五。一般而言,如此大的流域和水量,在中国应该称为“江”才对。仔细一想,国外的大河流,似乎都没有被翻译成“江”,觉得这些翻译家们好懒。

这条叶尼塞河穿过克市,西面是平原,东面是高原,把西伯利亚分为东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最终流入北冰洋。他流经的地域由南向北依次为广阔的森林带、森林苔原、冻土苔原和北极荒漠,为俄罗斯滋养了大量的物产及生态资源。吃晚餐的地方恰好就在叶尼塞河边,餐前饭后在河边闲逛,这正是我喜欢的节奏,心情很爽。我一直觉得到一个地方旅游至少要住一晚,留出闲暇来领略当地的傍晚和清晨。如果只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跑尽量多的景点,或者到一个热门景点拍几张照片就跑,而没有这种闲逛的空余时间,那就像人在吃大餐时几分钟就把各种食物都填进肚子里,即便是美味佳肴,也食而不知其味。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叶尼塞河暮色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我们要乘火车前往叶卡捷琳堡,这是这次火车行最长的一段,需要30多个小时,在车上要吃五顿饭。所以吃完早饭,我们就被安排去超市买东西,为下一段行程做准备。当然这并不影响我们继续观赏克市的市容,因为超市就在市中心的和平广场旁边。采买结束后,我们看到和平和广场立着“2019”的标志,似乎要举办什么活动。导游告诉我们,克市今年三月承办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有50多个国家参加,看来这里会成为俄罗斯未来冰雪运动的基地之一。

在和平广场上,还立着一尊铜像。从铜像基座上的生卒年份来看,这位绅士模样的先生仅活了43岁(1764-1807)。导游告诉我们,此人是沙俄时期的驻美公使,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外交官。18世纪末,曾受沙皇委派去日本商洽建立外交关系,但日本人不接待他,害得他在船上漂泊了好几个月,但就在这几个月当中,他编纂了一本日俄字典。后来在出使美国的时候,他与一位美国姑娘相爱,却因为公使身份无法成婚。他们的婚姻必须得到沙皇的批准,于是他风雨兼程赶回祖国,不料却因过于劳累客死在这里。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姑娘,痴心等了他四十年,至死未嫁。这位外交官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座城市也把他的形象永远留在了这里。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叶塞尼河畔的和平广场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阴云下的叶尼塞河

到了去火车站的时间了,后面是一段长长的车程。我们拎着五顿饭的食材,准备奔赴叶卡捷琳堡。

地名与人名

我们回到了流动的家——彼得大帝号。虽然行程有点长,好在几个同学在一起,并不寂寞。我们带了扑克牌,开始打起了“拖拉机”。叶绿和迈之搭档,杨扬和我配合。叶绿手一直比较顺,且喜怒形于色,看见她总是眉飞色舞的样子,再看看我手里那一堆“电话号码”,就知道这牌没法玩,只能尽量让她们别“升”得太快。车停下来,我们就下去活动活动,买点零嘴大家一起分享。牌局一散,我想起上一个团留在车厢里的资料,就找到有关叶卡捷琳堡的部分看了起来。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克市至叶卡捷琳堡的列车时刻表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车厢里的牌局

与克市建个木城堡就算城市建成不同,叶卡捷琳堡是第三位沙皇彼得大帝下令兴建的城市,并以其妻子叶卡捷琳娜的名字命名,至今已经有近三百年历史。这位叶卡捷琳娜原本是立陶宛农民的女儿,在战争中被俄军俘虏。后来被彼得大帝宠幸成为其妻子,又在彼得大帝去世后做了两年俄罗斯女皇,史称叶卡捷琳娜一世。当然后面还出现过另一位叶卡捷琳娜二世,她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俄罗斯沙皇里面重名率很高,如彼得、伊凡、亚历山大、尼古拉等等,要靠后面标记是第几世来区分,但可以直呼其名,也常常用以命名地名。中国皇帝的名字是忌讳,同朝皇帝靠谥号区分,但绝不可能把他们的名字用作地名。

不过以大人物的名字命名地名有点麻烦,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这些人物的评价会发生变化,地名也会随之而变。比如叶卡捷琳堡,十月革命以后改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以纪念苏联的领袖人物斯维尔德洛夫,我还记得他在电影【列宁在1918】里的形象。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又把名字改了回来。以人名命名地名可以说是俄罗斯沙皇的遗风,布尔什维克也没有摈弃这个传统,到现在俄罗斯的城市里还到处可以看到马克思大街,列宁大街,还有什么普希金、高尔基之类的,只有斯大林销声匿迹了。这个传统至今还在延续:在资料上看到,叶卡捷琳堡有一所高尔基大学被更名为叶利钦大学了,因为叶利钦就出生在叶卡捷琳堡所在州(仍叫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这或许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俄罗斯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这样想来,我们这节车厢用“彼得大帝”命名,也是入乡随俗之举。

列车晚上十点左右到达叶卡捷琳堡,我们的宾馆离市中心的1905年广场很近。这里刚刚下过一场大雨,空气清新,于是我们两人放下行李就溜达出去了。黑暗中的广场中心高高矗立着列宁像,市政大厅尖顶上的红星在夜空中闪烁,这是典型的苏联建筑风格。与北京的那些苏联建筑不同的是,楼顶侧面有一些人物雕塑,都是工农兵的形象,顿时感觉这座城市的中心还留有深深的前苏联印记。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叶卡捷琳堡雨后夜景

后方城市

叶卡捷琳堡坐落于乌拉尔山脉东麓,伊赛特河畔,处于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上,是一座横跨两大洲的城市,与北京有两小时的时差。最早提出以乌拉尔山为界分开欧亚大陆的人,还是彼得大帝时代的地理学家塔季肖夫。乌拉尔山西部是俄罗斯平原,东部是西伯利亚平原,受气流影响,山脉两侧的动植物有着显著差异,这是当年划分欧亚大陆的主要依据。叶卡捷琳堡西北郊建有欧亚大陆的界碑,大理石底座两边以俄文标注“亚洲”和“欧洲”的字样,界碑柱由高25米的深红色大理石制成,顶端的双头鹰分别面向欧亚两大洲。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在欧亚分界线上,左边欧洲,右边亚洲

如果不以人口规模计算,就经济实力和城市规模而言,叶卡捷琳堡毫无争议是俄罗斯的第三大城市。它所在的乌拉尔联邦区是俄罗斯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大量的有色金属与贵金属(黄金、白金)矿藏以及石油、天然气、煤等。由于矿藏与森林资源等自然条件非常优越,这里很早就产生了冶炼技术。彼得大帝当政期间,出于战争的需求,引进了西欧的先进技术,使这里的冶金业快速换代升级,甚至对俄罗斯工业化的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9世纪上半叶,冶金业带动了叶卡捷琳堡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工业化城市之一。在二战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此地是离战区较近的后方城市,又有乌拉尔山这个天然屏障,因此逐渐成为一个大型军工产业中心。当年还有很多重要的工厂、科研和学术机构后撤至此,连列宁格勒修道院博物馆的丰富藏品、顶级的歌剧院、国家科学院总部也不例外。

俄罗斯广阔的地域在军事上利于他们迂回作战,保存实力,并争取时间,这是它面临入侵的强敌时总能反败为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叶卡捷琳堡及西伯利亚地区在二战期间就扮演了这种大后方的角色。这座城市里有一座很大的军事博物馆,由于室内部分在装修,我们只能参观室外部分,感觉规模远大于北京的军事博物馆,不同年代的飞机、坦克、大炮、雷达、导弹、军用运输工具等应有尽有。叶卡捷琳堡本来就是俄罗斯的军工产业中心,建一个军事博物馆顺理成章。但这个军事博物馆竟是私人建的,此人显然是个有大把闲钱的富商加军迷。不知道私人建军事博物馆是否需要政府批准,这里的武器可大都是可以用的,武装一支机械化部队应该不成问题。看上去他们对这些装备的威力不以为然,这或许就是战斗民族的底气吧。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博物馆里的展示:二战中大撤退时用的各种军用运输车辆,凸显叶卡捷琳堡后方城市的作用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军事博物馆门口展示的导弹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绝不明媚柔曼的“喀秋莎”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老苏联电影片头影像的雕塑原型

皇室喋血案

叶卡捷琳堡是末代沙皇的终结地。俄罗斯最后一位沙皇是尼古拉二世,他带领俄罗斯与英法结盟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说,他并不是一个很有才干的沙皇,对外作战一直处于不利的状态,从而使国内经济状况逐步恶化,民众怨声载道。1917年3月,圣彼得堡爆发二月革命,进而成立了临时政府,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此后,临时政府把尼古拉二世安置在叶卡捷琳堡,但在一战战场上依然与英法共同作战。很快,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退出了一战战场,这也使一战中的英法一方处于被动的状态。

但列宁的苏维埃政权很快受到了英法暗中支持的复辟势力的合围,苏联红军四面受敌,俄罗斯境内内战烽烟四起。1918年7月,西伯利亚图谋复辟的强悍白军,高举拥护沙皇的旗帜,逼近了叶卡捷琳堡。在红军撤出叶卡捷琳堡之前,乌拉尔地区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布尔什维克,奉命来到了囚禁沙皇一家的地方,以安全理由将沙皇一家转移到一个地下室,随后将沙皇一家7人及4名随从全部枪杀。次日凌晨,他们将尸体转移到郊区,泼硫酸浇汽油焚毁,扔入矿坑。

按照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说法,红军与白军之间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没有调和的余地。如果沙皇落在白军的手里,对红色政权的威胁不堪设想,这显然是沙皇一家被杀的理由。因此,当白军打着沙皇的旗帜逼近叶卡捷琳堡的时候,就宣示了沙皇末日的到来。然而,即便沙皇复辟仍会给俄罗斯人带来苦难,但他的家人和随从是无辜的。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害已手无寸铁的末代沙皇全家,毁尸灭迹,听起来令人发指,完全无法接受。半个多世纪以后,作为末代沙皇的殉难地,叶卡捷琳娜建立了两处纪念地:在血案发生地建立了滴血教堂,在焚尸处建立了殉道圣诺修道院。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滴血教堂的外景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被害时年仅十四岁的小王子照片

俄罗斯境内有三座滴血教堂,都与皇室被害有关。这座滴血教堂最新,是1990年决定兴建的,也是叶卡捷琳堡最大的教堂。到这座城市的旅游者,都会走进这座沿袭了拜占庭风格的教堂,静默沉思。教堂侧面展室里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沙皇的命运也是俄罗斯民族的命运。殉道圣诺修道院则位于郊外,被一大片几十米高的落叶松和白桦组成的树林环绕,里面有几座镀金圆顶的礼拜堂,墙体全部是圆木搭建,与“木刻楞”建筑完全一致。遇难者的遗像竖立在修道院主干道两旁,氛围宁静而肃穆。东正教把所有遇难者封为殉道者,这个修道院是他们最后的安息之所。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密林中的殉道圣诺修道院,路旁的遇难者遗像及纪念雕塑

在前往修道院的路上,我们还看到了一处斯大林大清洗时期的纪念雕塑群。这是人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无意挖出来的尸骨,有两万多冤魂被埋在这里。人们在这里建立了纪念雕塑群,祈祷未来永远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俄罗斯人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反思令人赞赏,尽管他们对每个历史事件的评价不一定一致,也不可能一致,但至少可以不再活在谎言中。我个人认为,追求历史真相的最终目的是要不断修正人类在过去所犯的错误,而不是要为某些大人物歌功颂德,即便是伟人,也无需去为他掩饰那些负面的东西。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铭刻遇难者姓名的雕塑墙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纪念雕塑群的主题雕塑

有故事的城市

叶卡捷琳堡从以皇后的名字命名,到末代沙皇在此殉难,就与皇室有了解不开的缘分。只是皇室喋血的故事听起来过于沉重,令人压抑。但这个城市并不只有皇室的故事,还有一些政治家的故事,大人物们在这里的命运也并不都是悲惨的,还有飞黄腾达或出现转机的。在这座城市中有故事的政治家里还有一个中国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蒋经国。

蒋经国1925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后来加入了苏联共产党,政治上倾向共产主义。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蒋经国曾公开表态要与父亲决裂。虽然他深得周围同学们的信任,却受到王明等人猜忌排挤,把他留为人质不许回国。他们安排他去工厂、农庄的基层,甚至一度将他流放到西伯利亚。1933年他被安排到叶卡捷琳堡的一家国企工作,得到了国企领导的赏识,并逐步受到重用。他就是在这里结识了他的妻子蒋方良,结婚生子,后来于1937年回国。有人说,他为政时期的作为,仍然有苏联时期留下的烙印。当然,此后他再也没有踏上这块土地,但叶卡捷琳堡肯定是为他抚平内心创伤和制造转机的地方。

另一位在这里顺风顺水的政治人物是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他出生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叶卡捷琳堡为该州首府)的一个农民家庭,30岁入党,8年后成为州建设部长,1976年任州委第一书记。在任10年中政绩颇佳,1985年被任命为苏共中央建设部长,同年转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不久当选为苏共政治局候补委员。几年后他退出苏共,并在苏共保守派发动政变时作为领袖人物平息事态,控制了局势。他是促使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也是苏联解体后的第一任俄罗斯总统。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叶利钦中心的叶利钦浮雕立像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叶利钦中心广场上的彩色喷泉

叶利钦当然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但却是叶卡捷琳堡的骄傲。这里的人们在伊赛特河畔为叶利钦建了一个气势宏伟的现代建筑——叶利钦纪念馆,也叫叶利钦中心。纪念馆入口处矗立着白色的叶利钦的浮雕像,人们沿着几十级台阶走向纪念馆的时候,不得不抬头仰望。这座建筑看上去很豪华,里面可以看到叶利钦用过的名牌轿车,还有一些商店在营业。灯光在建筑物外墙上魔幻般地辉映着,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在起落中变换着色彩。虽然不能说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但这里确实没有一般纪念馆那种庄重的氛围,更像是一种商业兼娱乐的场所。对比滴血教堂和叶利钦中心,两者反差太大,叶卡捷琳堡确实是叶利钦的福地。

到了与叶卡捷琳堡告别的时候了,大家脑子里装满了这个城市的故事。从末代沙皇到叶利钦,从军工产业中心到现代化都市,从地名的频繁变动,让人深刻感受到了前苏联和俄罗斯上百年的历史变迁。已尸骨不存的沙皇全家安息在修道院里,铁腕总统叶利钦矗立在伊赛特河边,革命领袖列宁在市中心的广场挥着手,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在这座城市都有着他们的一席之地,历史最终会对他们进行怎样的评判呢?想起导游保罗说的话:站在市中心广场的列宁挥手指向的地方,是叶卡捷琳堡最大最豪华的商城,他告诉你们,赶紧进去买东西吧!没错,对于我们这些已经退休的平头百姓而言,还是先过好当下的日子再说吧。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叶卡捷琳堡最大的现代化商场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神秘的大西伯利亚

在商场前合影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俄罗斯是发达国家吗?

俄罗斯是发达国家吗?

对于俄罗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非常强大,属于世界强国类型,而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以经济来划分的,为此不少人问小编俄

2024-01-14 #俄罗斯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俄罗斯历史文化一瞥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俄罗斯历史文化一瞥

去年和一个背包客朋友聊起来,说起有个老友汇旅行社,专营俄罗斯和外蒙的旅游。今年四月我们从新西兰回来,去老友汇了解情况,负

2023-12-28 #俄罗斯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走进蒙古国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走进蒙古国

去年和一个背包客朋友聊起来,说起有个老友汇旅行社,专营俄罗斯和外蒙的旅游。今年四月我们从新西兰回来,去老友汇了解情况,负

2023-12-27 #俄罗斯

张先生游记,坐火车穿越欧亚大陆

张先生游记,坐火车穿越欧亚大陆

北京上海两支团队同时出发,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汇合,一路乘着彼得大帝号,沿途依次游览了莫斯科、谢尔盖耶夫、圣彼得堡、喀山、

2023-12-27 #俄罗斯

李先生游记,曾经的俄罗斯情结

李先生游记,曾经的俄罗斯情结

老友汇的列车行驶在西伯利亚广袤的原野上,车窗外时时闪过那茂密的森林,无尽的原野,沼泽和湖泊。专属包箱内播放着我们曾经歌唱

2023-12-27 #俄罗斯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俄罗斯历史文化一瞥

李先生游记,穿越欧亚大陆之俄罗斯历史文化一瞥

去年和一个背包客朋友聊起来,说起有个老友汇旅行社,专营俄罗斯和外蒙的旅游。今年四月我们从新西兰回来,去老友汇了解情况,负

2023-12-28 #俄罗斯

精选行程
联系我们
彼得大帝号

联系客服:赵女士

联系电话:135-5243-2257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09:00 - 17:30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11号1幢等6幢内6幢2层01-6-1内01号